您现在的位置是:中部新闻网 > 时尚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打造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和科普的“工院力量”
中部新闻网2024-12-19 00:02:00【时尚】4人已围观
简介大众网记者 司心鹏 报道“地铁上为什么没有垃圾桶”“地铁是怎么补胎的”“为什么不能倚靠屏蔽门”……乘坐地铁时,你有没有对这些“地铁冷知识”产生一些疑惑并且想要一探究竟呢?伴随着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慧
大众网记者 司心鹏 报道
“地铁上为什么没有垃圾桶”“地铁是工院力量怎么补胎的”“为什么不能倚靠屏蔽门”……乘坐地铁时,你有没有对这些“地铁冷知识”产生一些疑惑并且想要一探究竟呢?济南技术交通伴随着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慧轨道交通科普志愿服务团队的成立与成长,这些疑惑逐一有了系统的工程轨道答案。
智慧轨道交通科普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于2020年,职业成立迄今,学院团队致力于通过专业的打造科普内容创作和线上线下多渠道的知识传播,增强公众对轨道交通的培养普认识和理解。仅2023年,和科团队组织开展的工院力量各类科普活动,参与人次就达到了5万+。济南技术交通今年6月份,工程轨道团队还成功入选2024年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科普团队。职业
专业的学院人做专业的事,要让更多人了解轨道交通
“做科普,打造提高公众对轨道交通的培养普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安全意识,提高公众绿色出行意识,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济南工程职业学院轨道交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燕介绍,正是怀揣这样一份初衷,智慧轨道交通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应时而生。
专业科普,首先要有专业的人才。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轨道交通学院联合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共同组建起一支包含专业科普人员、教学人员、科技工作者、现场工程师、志愿者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普工作队伍。队伍实行学校分管领导和地铁运营公司负责人双主持人制,由学校科研处统一调度、轨道交通学院主力实施。
术业有专攻。团队成立伊始,便确立了“科技报国、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我们致力于发展成为在学校和社会双重传播的科普团队,为公众提供准确、通俗易懂的轨道交通知识。”刘燕说道。
“请进来”“走出去”,特色科普活动有趣又有“料”
今年10月份,“智慧城轨惠万家,安全出行同行动”主题科普月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期间,智慧轨道交通科普志愿服务团队通过举办知识竞赛、科普讲座、送知识进社区、模拟驾驶体验等一系列充满趣味性、时代感、实践意义的科普活动,进一步传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等相关知识,传递绿色出行理念。
活动,是开展科普宣传的重要载体。怎样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吸引公众眼球、让更多人受益呢?几经探索,团队推出了“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活动模式。
一方面,依托学院实训基地、科普基地等场所,邀请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普通民众走进基地,近距离接触地铁驾驶装置、了解地铁运营各项工作,“沉浸式”感受地铁文化及行业特色,树立安全乘车、文明乘车的意识。在此期间,团队还有针对性地面向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开展研学服务,通过邀请少儿走进基地进行互动体验、情景模拟等方式,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同时,也给面临升学志愿选择的中学生提供一条可行之径。
另一方面,组织志愿者团队走出去,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主动将轨道交通知识送上门、送进家。今年以来,团队共组织各类科普志愿活动数十场,参与人数达5万人次。
“平均每月至少组织两次‘走出去’活动。”刘燕介绍,科普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科普形式包括展览、讲座、实验、互动体验、技能竞赛等,“希望通过有趣更‘有料’的科普活动,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轨道交通知识传播得更远。”
科普闯进“新媒体赛道”,“走心”制作让绿色出行更“入心”
组织线下活动之余,智慧轨道交通科普志愿服务团队还将目光锁定了“新媒体赛道”,立志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矩阵”,让科普宣传不再受限于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
愿景很美好。但现实的情况是,团队成员不是专业“媒体人”,制作图文科普作品,文章不会写、照片不会拍,甚至于组织活动拍回来都是“大头照”;制作短视频,摄影机上每个按钮是什么功能都要先研究说明书。
“遇到难题不能退缩,要想办法去解决、去攻克。”刘燕介绍,为了尽快提升团队成员的拍摄技术、写作水平,团队把学生送进了学院的融媒体团队“拜师学艺”。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学生们自主申请了“风采轨道”微信公众号,并开辟“城轨科普”专栏,每天发布与轨道交通相关的知识。同时,收集整理公众最为关注的地铁知识,比如“地铁是如何处理乘客票务事务的”“地铁座位为什么不能设计成前后排”“如何预防司机擅离职守”等,并制作成短视频,在抖音平台发布,专业为市民答疑解惑。
“截至目前,团队共开发制作科普精品课程10个、各类科普资源上千条,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刘燕介绍,下一步,团队计划打造一套成熟的微课视频,让更多人看得到、看得懂轨道交通。
产学研深入合作,校企共建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0级毕业生肖扬是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一中心6号线综合运营部自动化车间的一员,他的工作任务是对车站的设备进行维护。在此之前,他也是智慧轨道交通科普志愿服务团队的一员。
“刚入学时比较迷茫,后来加入了志愿服务队,跟着老师们一起组织科普活动,到社区、乡村开展志愿服务,慢慢地有了职业自豪感、有了奋斗的方向。”肖扬介绍,得益于志愿服务队的培养,在校期间,他还加入了学生会,并一度担任轨道交通学院学生会主席。
肖扬的成长历程,其实是轨道交通学院众多学子成长历程的一个缩影。
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以来,先后有300余名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整体素养,学校教师、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工程师等不定期为学生进行轨道交通基础知识、科普活动策划与执行、媒体沟通与宣传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得益于此,学生们的专业性、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近年来,志愿团队先后出版国家级、省级教材9部,组建黄河流域产教融合共同体,立项建设山东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山东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铜奖各一项,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金、银、铜奖各1枚,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4项。
与此同时,学校以志愿服务团队为依托,积极与济南地铁、青岛地铁、合肥地铁、宁波地铁等开展产教融合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打造专业人才,有效促进和加深了校企双方在产、学、研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也为在校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开拓了新的路径。
“在打造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和科普的‘工院力量’这个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各地的轨道交通岗位,为绿色出行、低碳出行贡献‘工院力量’。”刘燕自豪地说道。
很赞哦!(29)
上一篇: 新疆一地发现在逃人贩子?辟谣
下一篇: 冯绍峰蔡文静主演电视剧《婚内婚外》开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