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中部新闻网 > 休闲
“相机痴”的摄影博物馆:可基本反映世界相机发展轨迹
中部新闻网2024-12-21 09:26:46【休闲】9人已围观
简介杨景初的大画幅相机讲述着那久远的故事。海峡网讯(海西晨报记者唐光峰,通讯员孙二伟,本组图/海西记者唐光峰摄)徕卡、哈苏、禄来等300多部珍贵的胶片相机在厦门首个摄影博物馆一亮相,就吸引了200多位摄影
原标题:“相机痴”的相机痴摄影博物馆:可基本反映世界相机发展轨迹
杨景初的大画幅相机讲述着那久远的故事。
海峡网讯(海西晨报记者唐光峰,影博映世通讯员孙二伟,物馆本组图/海西记者唐光峰摄)徕卡、可基哈苏、本反禄来等300多部珍贵的界相机发迹胶片相机在厦门首个摄影博物馆一亮相,就吸引了200多位摄影爱好者前来围观,展轨这些“宝贝”都是相机痴摄影器材骨灰级爱好者杨景初的得意藏品。
12月2日,影博映世厦门首个摄影博物馆在位于集美的物馆罗卡当代艺术馆揭幕,这是可基一个集老相机陈列、老照片展览、本反摄影体验于一体的界相机发迹专业展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展轨杨景初创建这个公益性质的相机痴私人摄影博物馆,就是要让厦门市民更深入、更广泛地了解摄影艺术,提升厦门摄影爱好者的艺术鉴赏水平。
杨景初的厦门摄影博物馆。
“摄影博物馆陈列的300多部老相机多数是从欧美和日本收购的主流机型,基本反映了世界相机发展的轨迹;展出的300多幅厦门和集美百年风貌老照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杨景初介绍,这些相机是他多年的珍藏,对于他来说也是非常宝贵。摄影博物馆内不仅可以欣赏老相机,还设有传统摄影、暗房技术的介绍与体验场所,让广大市民和摄影爱好者能进一步了解摄影的“前世今生”。
杨景初,一位典型的70后,罗卡当代艺术馆创办者。他生于集美,热爱集美,并奋斗于集美。
从公务员到“下海”捞金,再回归文化创业,杨景初最终做回了自己的本行,那就是摄影。他说:“做摄影艺术的,始终都怀着理想主义。”无论心态如何变化,他都有奋力追寻理想的勇气,指引他的“明灯”始终敞亮。
1990年花300元购得第一部海鸥4A型双镜头反光相机;1992年上大学时开始迷恋上摄影,为了拍到好照片,杨景初对器材的要求越来越高,买得越来越多,一发不可收拾。博物馆中一部徕卡M3相机,价值10余万元,都说玩摄影是个“烧钱”的爱好,杨景初倾力投入其中。从大画幅相机骑士、林哈夫、仙娜,到120哈苏、禄来,再到135徕卡、尼康、佳能等机械相机,还有国产的海鸥、凤凰相机等,他共有约500部相机,本次开馆他先整理展出其中的300余部。
杨景初与摄影人分享大画幅相机胶片冲印心得。
2001年,杨景初想拍摄集美鳌园精美的石雕墙,但石雕墙又高又大,偏偏跟前有一个亭子,摄影者没办法后退拍摄理想的全景,为此,杨景初先后买了七八个镜头,终于拍到一张“独一无二”的好照片,为此他共花费10多万元,这些钱当时可以在集美买一套房。以至于杨景初的母亲对他疯狂买相机很不理解,说:“这东西不能当饭吃,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买一大堆‘破铜烂铁’?”
中国北京、上海、香港以及日本东京、欧美多国的摄影器材店、旧货市场里都能看到杨景初的身影。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出行安检比较严格,杨景初在上海遇到一个哈苏1200毫米的定制长焦镜头,识货的他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这是国外一个战地记者用的‘大炮’镜头。”杨景初说,不料到机场时他傻眼了,安检通不过,坐火车也过不了。情急之下,他只好抱着“宝贝”,乘汽车辗转回到厦门。
每台相机都与杨景初有一段故事。
杨景初因收藏相机,与香港收藏大王陈烘成了忘年交。在香港,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都听说过香港收藏家协会会长陈烘爱好收藏字画、古董、名表、甲壳虫车,而他藏品中最丰富的,当数他的至爱———照相机。目前,陈烘拥有2万多台照相机。杨景初与陈烘因相机结缘,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杨景初是厦门比较资深的摄影家,他认为,厦门这样的城市应该有一家摄影博物馆。厦门是摄影术传入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1860年,就有记录厦门的照片流传下来。他希望摄影博馆能起到对市民科普教育的功能,对学院的专业理论教学也能有所帮助。
“摄影博物馆需要场馆租金,我建这家博物馆算是抛砖引玉,期望社会有识之士能共同参与进来,一起让摄影博馆越办越大,影响更深远。”杨景初说。
很赞哦!(9)
下一篇: 成品家具行业的增长危机与格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