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中部新闻网 > 休闲

电视色域越高越好?选购产品需要理性对待“数据”

中部新闻网2024-12-19 02:33:49【休闲】9人已围观

简介在我们家中,众多屏幕就是我们认知世界的窗口,是现代人们接触信息和娱乐的最主要手段,电视、PC、IPad、手机是从大到小,由客厅的后仰式到掌上的体验,在显示设备标榜自己性能如何卓越的同时,当然也存在过度

  在我们家中,数据众多屏幕就是电视待我们认知世界的窗口,是色域现代人们接触信息和娱乐的最主要手段,电视、越高越好PC、选购需理性对IPad、产品手机是数据从大到小,由客厅的电视待后仰式到掌上的体验,在显示设备标榜自己性能如何卓越的色域同时,当然也存在过度宣传的越高越好嫌疑,今天,选购需理性对小编就带大家去识破“广色域骗局”。产品



  电视“广色域”噱头大于实用?数据

  显示技术的不断升级,电视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电视待呈现色彩,更加追求色彩的色域精准性以及呈现色彩的丰富程度。

  从2014年年底开始,高色域电视又凭借量子点材料辅助下的新型背光技术加持,让电视的色域覆盖率达到了更高的标准。

  于是在近些年,高色域电视已经成为了电视厂商宣传的重点,甚至以高色域为噱头来提升电视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那么价格昂贵,一味追求高色域的电视,真的能为我们带来更惊艳的视觉体验吗?



  普通消费者对于色域的理解就是色域越高色彩呈现越好,其实这种理解比较片面。色域是指显示设备能够表达的颜色数量所构成的范围区域,也就是各种屏幕显示设备、打印机或印刷设备所能够表现的颜色范围。

  自然界中可见光谱的颜色组成了最大的色域空间,但是对于如此多的色彩需要借助更为直观的表现形式。于是CIE国际照明协会制定了一个CIE-xy色度图,用于直观的表现色域。


  CIE色度图(中间三角形为NTSC色域)


  在CIE-xy色度图中,各种现实设备能够表现的色域范围都能够用RGB三点连线组成的三角区域来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越大,就表示显示设备的色域范围越大。

  但是这个范围对于显示技术而言显得过于庞大,我们通过屏幕显示出来的色彩要比这个小很多。所以在1953年,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协会(简称NTSC)基于CIE色度图制定了NTSC色域标准,规划了一个100%的色域空间,通过百分比来量化表示色域的大小。


  量子点技术的出现让电视色域覆盖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液晶技术在近些年的发展,在色域体现上尤为突出。早期液晶电视的色域覆盖范围只能够达到NTSC标准的40%~50%,之后电视色域覆盖范围不断攀升,目前即使是最为主流的液晶电视,也都能达到70%以上的NTSC覆盖率。

  随着广色域技术以及量子点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的NTSC色域覆盖范围已经基本达到了90%以上,有些甚至可以达到140%左右。那色域究竟是如何提升的呢?这个数值与我们的使用又有什么关联性?

  广色域实现的路径,这几乎是市面上所有产品的做法

  目前市售的电视主要分为两类——液晶与OLED、QLED,OLED的显示原理是自发光,受到电激发后能够直接显示非常纯净的红绿蓝三原色,所以色域覆盖率能够轻松实现较高水平。而目前OLED电视基本上都加入了白色像素点(WRGB),就是为了降低RGB OLED较高的色彩纯度,同时还能有效的提升画面的亮度。


  目前大尺寸OLED都加入了白色像素点

  液晶最有效提升色域的方法就是从背光入手,提高背光的纯度,尤其是红绿蓝三个波段。目前液晶最为主流的方法就是更换LED荧光粉的种类,最新的无机荧光粉能够使LED发出的白光在红绿蓝色彩波段拥有较高纯度,并且在亮度上能够得到大幅提升。使用新一代无机荧光粉的高色域电视,NTSC色域值普遍能够达到90%以上,色彩纯度和能效均有显著提高。


  液晶电视通过加入荧光粉来提高背光纯度

  量子点是目前提升色域最理想的材料,它的发光纯度即高于有机分子又高于无机荧光粉,而且量子点的稳定性与无机荧光粉相当,但加工性能与有机分子相同,所以量子点可以说是兼顾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势。

  量子点电视通过纯蓝光源的照射,激发薄膜上的量子点晶体,从而释放纯红光和纯绿光,并与剩余的纯蓝光投射到呈像系统上面,这样所提供的光线极为纯净,远超LED荧光粉发光原理。


  量子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发光材料


  除了从背光纯净度上入手,提升电视色域还可以通过增加原色数目来完成。也就是液晶面板上的滤光板结构,从原来的三色,改为四色、五色甚至更多。

  通过增加原色数目,增加色彩的组合方式,从而显示更多的色彩。但是这项技术在面板和调色系统上都要做出很大改变,技术上的难度和成本都较高,所以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高色域并非没用,但选购产品需要理性对待“数据”

  高色域电视其实也可以被称为广色域电视,它是针对主流平板电视色域范围进行界定的,但是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标准。不过就目前电视而言,色域覆盖范围在NTSC的90%以上就可以称之为高色域电视。

  其实高色域的出现代表着电视能够显示更加丰富的色彩,画面的鲜活程度从而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由于色彩种类的增多,使得画面中的色彩过渡显得更加自然,有效避免了失真和色块情况的出现。更多种类的色彩,使得画面的层次感也更加分明,从而展现出更多细节和更加接近真实的效果。



  同时高色域电视显示的红、绿、蓝等色彩会更加纯净,更加鲜艳,更加接近自然界真实的色彩。其实从CIE色度图我们可以看到红、绿、蓝基准色都分布在色域空间的外围,所以只有色域范围足够大,才能够包含更为纯净的色彩。而普通电视对于纯色基本上都无法做到最真实的还原,而高色域电视能够显示的更加纯净。


  红、绿、蓝基准色都分布在色域空间的外围


  色准的失真,高色域产品难掩其痛

  高色域电视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也会带来更多问题。随着颜色的数量增多,固然画面更加艳丽,但是所显示的色彩却不一定准确。

  高色域电视在增多色彩种类的同时,为色彩的控制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如果色彩控制不够精准,所显示的画面依旧会失真,和真实的颜色相去甚远。提高色域固然是好事,但是应该兼顾色彩的控制,这样才能够让丰富的色彩发挥真正的效果。


  提高色域的前提是要对色彩有精准的把控能力,否则会适得其反

  通过测试众多电视产品,笔者得出的结论是,色域覆盖率越高并不代表着其色彩表现能力越强。在实测过程当中有不少电视的NTSC色域值都达到了100%以上,甚至是110%以上,但是通过静态和动态测试的观察,会发现一些产品的色彩准确性并没有达到预期,甚至会产生偏色或过于艳丽的情况,看上去非常不自然。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手机屏幕的色域覆盖率整体呈现出了下滑的趋势,是因为过于丰富的色彩很难做到精准控制,物极必反。显示面板出厂时的数据一般都非常惊人,需要芯片进行约束,但色域越高的产品,对于芯片的要求也会更高,这就是为何厂商都在自研芯片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芯片对于画面的针对性优化。

  而本篇文章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正视电视色域的问题,不要盲目听信电视厂商对于色域的过渡宣传,理性选购高色域电视。

很赞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