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中部新闻网 > 探索

科学家研究“恐怖地景”:腐烂动物尸体也是生态系统重要一环

中部新闻网2024-12-20 18:47:26【探索】0人已围观

简介2016年8月在挪威偏远的哈当厄尔维达高原上,一位公园巡守员发现323具野生驯鹿的尸体。 照片来源:Havard Kjontvedt/挪威自然检查局科学家们在海拔1220米的哈当厄尔高原上设置自动摄影

2016年8月在挪威偏远的恐怖地景哈当厄尔维达高原上,一位公园巡守员发现323具野生驯鹿的科学尸体。 照片来源:Havard Kjontvedt/挪威自然检查局
2016年8月在挪威偏远的家研究腐哈当厄尔维达高原上,一位公园巡守员发现323具野生驯鹿的烂动尸体。 照片来源:Havard Kjontvedt/挪威自然检查局
科学家们在海拔1220米的物尸哈当厄尔高原上设置自动摄影机,观察野生动物涌向这些高原上的体也尸体。 照片来源:Havard Kjontvedt/挪威自然检查局
科学家们在海拔1220米的生态哈当厄尔高原上设置自动摄影机,观察野生动物涌向这些高原上的系统尸体。 照片来源:Havard Kjontvedt/挪威自然检查局
荷兰阿姆斯特丹东部的重环阿尔梅勒保护区(Oostvaardersplassen)。 照片来源:维基百科(CC BY-SA 3.0)
荷兰阿姆斯特丹东部的恐怖地景阿尔梅勒保护区(Oostvaardersplassen)。 照片来源:维基百科(CC BY-SA 3.0)
(神秘的科学地球uux.cn报道)据环境信息中心网站(撰文:PHOEBE WESTON 编译:姜唯):2016年8月在挪威偏远的哈当厄尔高原(Hardangervidda)上,一位公园巡守员发现323头野生苔原驯鹿的家研究腐尸体。 它们死于一场异常剧烈的烂动雷击。 公园决定将尸体留在原处,物尸让尘归尘土归土。体也 科学家们研究了这批尸体的分解过程以及对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几年科学家看着肿胀、飞满蚊蝇的尸体逐渐变成干燥的骸骨,在今年6月份于《皇家学会开放科学》(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发表论文探讨这种「恐怖地景」的产生,狼獾、金鵰和北极狐等顶级掠食者如何受益于这些腐肉。
根据欧洲法令,多数情况下动物尸体必须被处理掉,人们几乎看不到动物的死亡和尸体的腐烂。
学者透过自动摄影机观察 发现非腐食性鸟类在动物尸体上觅食
科学家们在海拔1220米的哈当厄尔高原上设置自动摄影机,记录动物粪便,观察野生动物涌向这些高原上的尸体。
乌鸦、渡鸦和猛禽等腐食性鸟类数量在2017年密集造访尸体,2018年又几乎消失。 啮齿类(如根田鼠、旅鼠、河岸田鼠和黑田鼠)则正好相反,2017年没出现过,2018年数量大增。 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啮齿动物会回避大型鸟类。 尸体是动物们互动的热点,但并非所有互动都是正面的。 科学家形容,有点像吃自助餐,很多饥肠辘辘的动物进来吃饭,但这些人彼此可能看不顺眼。
另一个发现是非腐食性鸟类,例如草地鷚、穗䳭、芦鹀、蓝喉等多个值和铁爪腿,都会吃在腐肉上生长的丽蝇等节肢动物。 草地鷚最常见,最多有80只同时在该地点觅食。 「雀形目在动物尸体上觅食并不罕见,但文献中例子不多。 」科学家们去年12月发表于《挪威鸟类》(Ornis Norvegica)期刊的另一篇关于驯鹿尸体的论文指出。 进一步探讨非腐食性鸟类如何从动物尸体受益,这对保育工作有所帮助。
腐烂的动物尸体也会改变当地植物相。 哈当厄尔高原上的323头驯鹿尸体周围,有高山冻原重要物种岩高兰的种子。 根据2018年《生物学通讯》(Biology Letters)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4件乌鸦粪便样本中,有21件含有可存活的岩高兰种子,这表示尸体周围可能形成种子库。
过去对腐食理解有限 现在不同领域的专家都在寻找相关研究机会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将死亡的树木留在森林中对许多物种有益,但是将动物尸体留在森林中仍是禁忌。 加上散播疾病的考量,学术界关于腐肉如何将养分带回生态系统的研究很少。 研究作者之一、挪威东南大学学者尚恩. 法兰克(Shane Frank)说:「我们一直在关注活着的动物,它们去过哪里、在哪里移动。 我不确定这是不是跟西方对死亡的观点有关,但我认为这不是好事。 我认为人们现在比较能接受死亡这件事,至少在野生动植物研究中是如此。 一切都是相连的,而且是循环的。 」
随着气候危机加剧和极端天气频率增加,哈丹格维达驯鹿这类大规模死亡事件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 澳洲森林大火据估计已经杀死了8亿多只动物,不包括青蛙、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这将导致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 2015年哈萨克斯坦异常温暖的天气,导致一般来说无害的病原体在几周内消灭了20万只高鼻羚羊,2015年至2016年有100万只海鸟饿死,原因是北美海洋超大范围的热水团。
20年前,学界对腐食的重要性理解还很有限。 如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都在寻找与死亡地景相关的研究机会,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动物学家马可仕. 莫里昂(Marcos Moleón)说,研究被捕食的动物尸体让我们更了解食物网中的连结和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尤其是长距离移动、大范围散布养分的腐食性动物,如兀鹫和大型哺乳动物掠食者。 」
目前欧洲的政策不允许这么做,只有在能作为兀鹫等稀有腐食性动物的食物时才能保留尸体。 在自然保留区觅食的大型哺乳动物通常被推测是驯养动物,一旦死亡,便将其尸体移走。
动物尸体所形成的生态 可能对于该地区的“再野化”有重要作用
一个知名的例外是前两年荷兰阿姆斯特丹东部再引入大型草食动物到阿尔梅勒保护区(Oostvaardersplassen)。 结果冬季成千上万的马鹿、科尼克马(Konik)和赫克牛(Heck cattle)因缺少狼等天敌和其他原因而大量饿死、曝尸荒野,引起公愤,抗议者认为这个计划根本是虐待动物。
但今年1月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 总刊》《PLOS ONE》的研究显示,马鹿尸体有益阿尔梅勒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发展。 尸体分解后,周围的植物生物量比过去高五倍,以植物为食的无脊椎动物增加,掠食者随之增加。 科学家发现,这个效果持续了数月之久,沿着食物链传递,形成一小块异质度特别高的地景。
该研究主要作者、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罗尔. 范. 冯克林克(Roel van Klink)说,动物尸体形成的生态对于该保护区的「再野化」有重要作用:「因为尸体的关系,鹿等大型植食动物会避免在附近觅食,因为牠们也知道这不太健康。 于是尸体附近开始长出巨大的蓟丛。 理论上灌木丛会先长出来,接着是树木,最终发展出完全不同的地景。 」
引用数据:《卫报》(2020年7月08日),'Landscape of fear': what a mass of rotting reindeer carcasses taught scientists
本文转载自环境信息中心网站,内容由许多专家学者及民间环团,提供国内外环境教育与环保信息;主题涵盖全球变迁、温室气体控制、环保生活、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育、能源节约与能源效率、绿建筑等各面向。 期许能替没有选票的山林、湿地、海洋、土地发声。

很赞哦!(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