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中部新闻网 > 娱乐

走进地大逸夫博物馆 揭秘1.17亿年前恐龙足迹化石发现过程

中部新闻网2024-12-20 11:59:00【娱乐】5人已围观

简介走进地大逸夫博物馆 揭秘1.17亿年前恐龙足迹化石发现过程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10日电徐燕):恐龙虽然已经灭绝,但是却留下了遗骸(遗体、蛋)、遗迹(皮肤、足印、粪便)的化石

走进地大逸夫博物馆 揭秘1.17亿年前恐龙足迹化石发现过程
走进地大逸夫博物馆 揭秘1.17亿年前恐龙足迹化石发现过程
(神秘的走进足迹地球uux.cn报道)据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10日电(徐燕):恐龙虽然已经灭绝,但是博物却留下了遗骸(遗体、蛋)、馆揭过程遗迹(皮肤、秘亿足印、年前粪便)的恐龙化石。在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化石有一块距今1.17亿年的发现恐龙足迹化石,它采自甘肃兰州——民和盆地,走进足迹由逸夫博物馆张凡、博物地球科学学院蔡雄飞采集。馆揭过程人们通过研究逸夫博物馆的秘亿恐龙足迹、恐龙蛋等化石,年前正在逐步揭开蒙在恐龙身上的恐龙神秘面纱。
地质调查时发现恐龙足印化石
1997年5月,化石以地球科学学院李长安副教授为首,蔡雄飞、顾延生,部分中青年教师和硕、博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组成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甘肃区调队首批进入甘肃,承测红古城幅和新寺乡幅地质填图任务。
1998年,蔡雄飞等人在祁连山东端的一个山间盆地——“甘肃兰州——民和盆地”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首次在兰州市郊的早白垩世晚期地层中发现了恐龙足印化石。
恐龙足印化石的发现,填补了甘肃白垩纪主要爬行动物类化石的空白,为恐龙群落、生态学等研究提供了依据,并为进一步寻找恐龙骨骼化石提供了线索。该发现还表明,早在1亿多年前,兰州——民和盆地处于气候相对潮湿、水草相对丰富的陆相河流湖泊相沉积环境,对进一步研究古地理、古气候以及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甘肃省地勘局在永靖县境内的盐锅峡一带发现了一大批恐龙足印化石。
2001年12月4日,“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正式获批建立。现在的地质公园正是建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甘肃区调队建立的早白垩世中部盐锅峡组剖面之上。
历经千辛万苦采集恐龙足印
获悉在兰州发现恐龙足印化石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负责人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采集标本的机会。2001年8月27日,博物馆张凡和地球科学学院蔡雄飞动身前往兰州市郊的花庄镇采集恐龙足印化石。
花庄镇恐龙足印化石的采集点在一个自然形成的河谷里,距张凡、蔡雄飞居住的村庄约有9公里。正值雨季,河谷里流水不断,河床泥泞。车辆仅能行驶至河谷口,里面约有5公里的路程只能徒步。
2001年8月28日,张凡两人徒步来到恐龙足印化石采集点,只见一片细砂岩上,共分布有9个恐龙足印化石。足印呈三趾状,轮廓线清晰、保存完好。足印相距1.2—1.55米,为行进中所留下的足印。
据张凡介绍,尽管现场有9个恐龙足印化石,但大都不是很理想。有的岩石块度大、坚硬异常,采取成本过高,只能被迫放弃。仅有3个足印化石在一块岩石上,且最完整、最清晰。经反复考察,张凡、蔡雄飞两人决定把这块化石作为采集目标。
为便于采集、搬运和运输,张凡、蔡雄飞请当地农民帮忙,利用裂隙将足印化石分成4块,将标本的厚度尽可能控制在20厘米左右,采取人拉肩扛等方法,将标本运至兰州,并平安发往武汉。
据了解,拥有恐龙足印化石的中国高校博物馆寥寥无几。建馆以来,逸夫博物馆动员各方力量,通过野外采集、师生、海内外校友捐献等方式,大大丰富了馆藏资源,目前馆藏各类地质标本4万余件,其中自然界罕见的珍品3千余件。

很赞哦!(513)